包头市昆都仑区产业链招商方向
发布日期:2025-09-15 浏览量:199
字号:大 中 小
未来招商引资工作方向
(一)推动钢铁精深加工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
聚焦“优质精品钢+稀土钢”双核驱动,重点开发风电钢、输氢管道等新能源用钢,突破高端石油管线技术瓶颈。依托钢铁及稀土材料优势,促进工程机械与本地装备制造协同创新,提升智能化水平,拓展高端市场。推动包钢从原料供应向高附加值产品输出转型,发展高性能轴承钢、齿轮钢等特种钢材,实现建筑用钢向高端工业用钢转型,打造西部最大钢铁新材料基地。整合包钢技术中心、内蒙科大等资源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,攻关低铁损取向电工钢技术。深化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机制,定制开发高强度工程机械钢、耐腐蚀油气管材,形成“研发—生产—应用”闭环生态。完善废钢回收冶炼循环体系,降低原料依赖度。依托包钢能源优势,探索氢能冶金、绿电炼钢工艺,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模式。
(二)构筑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价值中枢
立足包头稀土资源及北方稀土科研优势,重点发展稀土抛光、稀土金属冶炼、稀土合金、稀土储氢、催化材料等高端功能材料,推动关键材料技术攻关。依托北方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,建设国家级稀土新材料创新中心。延伸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应用产业,构建“稀土矿采选—功能材料—终端应用”全产业链生态。同时,深化与下游应用企业合作,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,探索稀土在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,建成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高地、产业集聚高地和价值创造高地,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与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。
(三)打造全球光伏硅基材料产业高地
以通威高纯晶硅、美科单晶硅等龙头企业为引领、“硅基材料—光伏组件—储能系统”全链条布局为核心,巩固全国最大多晶硅生产基地地位。巩固多晶硅、单晶硅等上游原料优势,上游聚焦高纯晶硅提纯技术突破,推动颗粒硅规模化生产,降低能耗与成本。向下延伸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、光伏玻璃、高效异质结电池、钙钛矿叠层组件等中高端环节,建设智能化光伏组件生产线。紧盯全行业周期性调整期的变化,分析产业链中缺失的项目,靶向招引高技术壁垒型智能制造领军企业。集聚先进智造生态圈全球链主企业,全面升级集群规模,打造技术壁垒新标杆,激活产业创新势能,锁定技术主导权。
(四)构筑北方氢储应用全链条示范基地
布局氢能“制—储—运—用”全链条,重点发展制氢、储氢等关键环节,打造地区氢能产业示范基地。短期内围绕电化学储能及关键材料应用,作为昆区下一步储能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。聚焦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发力,重点围绕固态电池、半固态电池及上游关键材料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,引进电化学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等关键材料生产企业。中长期建议围绕储能电池回收产业、飞轮储能等方向,与上游材料生产、中游电池制造形成联动,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,形成多能互补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,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,打造西北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。
(五)建设国家智能风电装备创新集聚区
以龙马风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为核心,重点引进风电主机、叶片、齿轮箱、塔筒等关键部件制造企业,形成覆盖研发、生产、检测的全产业链集群。聚焦包钢西创现有品牌优势,深化西创与国内高端风电企业在项目建设、产业集聚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双向协作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强化企地沟通融合。深化与包钢集团协同合作,开发高强度稀土风电钢、耐低温铸件等特种材料,提升本地配套能力,建设智能化风电装备制造基地。推动大型化、轻量化风电设备研发,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等关键技术。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,建成西部产业链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集群,助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。
(六)布局战略新兴产业——新材料产业
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,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科研优势,重点培育金刚石等超硬材料产业集群。以包头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支撑,结合昆区精密加工技术储备,规划建设金刚石材料研发生产基地。通过引进培育金刚石单晶生长、微粉制备、功能化应用等关键环节企业,构建“原料合成—精密加工—高端制品”产业链条。同时,联合高校院所开展超硬材料工具、半导体散热片等前沿领域技术研发,打造区域性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。
(七)优化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体系
以包头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,整合铁捷物流、中远海运等龙头企业资源,推动物流园区智能化升级。应用物联网、区块链技术,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。引入首店经济、智慧零售等新模式,提升包百商圈、阿尔丁商圈消费能级,促进现代商贸领域繁荣发展。依托工业遗产资源,开发包钢工业旅游线路,建设工业文化创意园区,推动“工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。整合内蒙古科技大学、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资源,建设康养产学研基地。同时,挖掘“银龄经济”潜力,发展老年用品研发、适老化改造等产业,打造“教育—医疗—养老”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圈,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刚性需求。
(八)开拓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新赛道
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机遇,重点布局无人机研发制造、航空零部件生产、低空物流及应急救援服务等领域。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航空技术实验室,开展无人机巡检、智能导航等技术攻关,吸引航空材料、飞控系统等配套企业集聚。推动通用机场功能升级,拓展航空培训、空中观光等消费场景,打造“研发—制造—运营—服务”一体化产业链。同时,对接“一带一路”跨境物流需求,探索开通中蒙俄低空货运航线,建设区域性低空经济示范区,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。
(九)智启现代商业地产新格局
针对区域内本地常住居民(含包钢集团职工、教育工作者、机关干部等刚性需求群体),主力开发刚改户型,发展人才公寓、长租公寓,填补此领域空白。充分挖掘“草原钢城发源地”历史文化价值,实施工业遗存活化利用工程。保留原包钢厂房钢结构主体、工业机床等标志性元素,建设包含钢铁主题文化展示馆、机械艺术博物馆的工业遗产公园。规划打造集工业风咖啡馆、创意工坊、沉浸式文化体验馆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综合体,形成历史文脉与现代消费有机融合的特色场景。科学规划啤酒厂旧址及南排北巷片区开发,建设体现地域特色的主题商业街区。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期,以“品质刚需筑基、文化赋能破圈”为核心策略,统筹推进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与建设成本控制,激活内生动力,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(十)聚力打造科技产业新生态
聚焦“科技领军企业”与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目标,构建“政策引导+创新协同”一体服务体系。引导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,重点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、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,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、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资源,建设半导体芯片、智能制造等产业实训基地,推进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,力争招引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标杆企业。
(十一)深化现代金融与科创服务赋能
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,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,吸引银行、证券、基金等机构设立区域总部,发展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等特色业务。优化跨境投融资服务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外汇结算、风险管理等支持。推进科创服务体系建设,引进知识产权代理、技术交易平台等专业机构,搭建“孵化—中试—产业化”全周期服务体系。
(十二)创新现代农牧与城乡融合模式
发挥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推动设施农业、精品果蔬种植及农畜产品深加工。依托主城区消费市场优势,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,发展农产品电商、社区直供等新业态。深化“工业反哺农业”机制,引导企业参与乡村振兴,开发观光农业、休闲农庄等项目,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。通过政策整合与技术赋能,构建“生产—加工—销售—服务”全链条现代农业体系,推动农牧业与文旅、康养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。昆都仑区立足“两地三区一中心”战略定位,以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。通过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、创新生态构建、营商环境优化三大工程,将昆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,为包头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核心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