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市产业链招商方向
发布日期:2025-09-10 浏览量:342
字号:大 中 小
产业链招商方向
(一)稀土产业方向。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储量4350万吨,占全国的83.7%、全球的37.8%。包头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综合性研究机构—包头稀土研究院,10余家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,全国综合实力前15强的磁材企业已有10家落户包头,卧龙、厦钨等头部企业落地建设。稀土永磁、储氢、抛光、催化助剂已形成全产业链,综合规模全国第一,稀土钢产品产量达到154.7万吨。2024年,全市稀土产业产值稳定增长。我市将持续引进软磁铁氧体、高端抛光材料、催化助剂、晶体材料、高技术陶瓷、钐铁氮磁体、合金等新材料企业,巩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地位;继续招引稀土永磁电机及配套企业,做大稀土终端应用;以优化产业生态为目标,聚焦短板项目与节点环节,加快引进磁材后加工、专用装备、铜线圈、轴承、变频器等配套企业。
(二)晶硅光伏产业方向。包头市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“世界绿色硅都”称号。目前,已落户通威、协鑫、大全、新特等40多家晶硅光伏企业,具备多晶硅87万吨、单晶硅232GW、切片45GW、电池片16GW、组件22GW的产能规模,形成了“工业硅—多晶硅料—单晶拉棒—切片—电池片—组件”完整的产业链。我市将精准招引TOPCON电池、异质结电池、BC电池、光伏组件等项目,积极引进硅芯、银浆、焊带、背板、胶膜等关键环节,同步布局发展钙钛矿、碲化镉等薄膜电池以及电子级多晶硅、半导体硅基材料、碳化硅、氮化硅等新赛道,让“世界绿色硅都”成色更足、能级更高。
(三)陆上风电装备产业方向。全市共有风电装备企业29户,其中整机企业2户,具备产能1700台;零部件企业27户,具备发电机1050台、齿轮箱1800台、叶片1600套、塔筒55万吨、法兰与锚栓1.3万吨、减速机2600台、机舱罩500台、叶片玻纤布2万吨、叶片拉挤板1.8万吨、后机座1000台、机构件100套、免爬器6000台、振动监测系统3000套等风电装备产能,以及电缆1.2万公里、开关柜及箱变5万台、电线1.6万公里、导线500吨等电力设备产能,基本形成涵盖“风电整机—发电机—齿轮箱—叶片—塔筒—法兰锚栓—变桨偏航减速机—机座结构件”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,风电整机的零部件属地配套率总体达到65%以上,在自治区保持领先。2024年,全市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71.3亿元,同比增长131.7%。围绕打造风电旗帜型产业,重点招引发电机、大型铸锻件、主轴、变流器、10MW大功率齿轮箱、液压系统、联轴器、控制系统、机舱罩、导流罩、变桨偏航减速机和叶片芯材等,在风电领域开辟发展新航道、塑造产业增长极。
(四)氟材料产业方向。白云鄂博拥有全球最大萤石伴生矿,已探明萤石保有量1.3亿吨;包钢尾矿库、达茂旗萤石保有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3000万吨。包钢金石公司通过技术改造,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,将萤石品位提高至90%以上,已形成处理萤石原矿510万吨、萤石精矿80万吨生产能力,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萤石精粉生产基地。目前,已集聚了金鄂博、永和、科莱博等一批氟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,可实现年产30万吨氢氟酸、36万吨无水氟化铝、12万吨含氟制冷剂、10万吨含氟聚合物、1.6万吨氟苯等。硫酸、甲醇、液氯、氟化氢等传统化工原料在包头实现规模化生产,氟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初步构建。我市将聚焦无机氟化物、氟碳化学品、含氟聚合物、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产业赛道,重点布局氟化锂、氟化钠、氟化铝、六氟磷酸锂及聚偏氟乙烯(PVDF)、聚四氟乙烯(PTFE)等产业,加速布局制冷剂、聚芳醚酮、含氟冷却液、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及高端氟橡胶、氟树脂等产业,全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氟材料产业基地。
(五)储能产业方向。包头市已成为内蒙古储能产品种类最全、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,铜箔、变流器等填补了自治区空白。在上游原材料环节,已形成10万吨正极材料、17万吨负极材料、5181吨镍钴盐、300吨碳纳米管、2.5万吨铜箔产能。中游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环节,已具备3.5吉瓦时Pack、3吉瓦变流器、3吉瓦时储能系统产能。下游应用设备建设环节,已建成储能电站11个,规模81.3万千瓦/247.6万千瓦时。我市将重点招引电芯、电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、导电剂等环节以及检测运维服务、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配套项目,加快布局引进钠电池、固态电池、碳基电池、超级电容储能、氢储能、空气储能、重力储能等长时储能项目,全力打造以电化学储能为重点、多种新型储能为补充的“1+N”储能装备制造生产发展格局。
(六)氢能产业方向。作为自治区首家投用的新能源制氢项目,全市华电氢能20万千瓦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年产绿氢7800吨,纯度超过五个9。出台了《包头市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对在全市检查验收并投运的加氢站(换氢站)给予奖励。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、标准最高、配套最全的电镀材料加工基地和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的氢能储能产业园;固阳至白云鄂博掺氢管道已具备输氢功能,达茂旗至昆区的10万吨纯氢管道即将启动建设;已投产撬装站4个,规划建设加氢站4座,其中,日加氢1000公斤的1座,日加氢3000公斤的3座。具备3750吨固态储氢材料和7500吨稀土储氢材料产能。我市将重点引进催化剂前驱体、膜材料、固态储氢材料、极板、镍网、罐体、隔膜、质子膜、催化剂、碱性电解槽、质子膜电解槽、固体氧化物电解槽、燃料电池电堆、储氢设备、氢气压缩机、加氢机、集成管理系统、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、氢直接还原铁绿色冶炼、绿氢合成氨、合成醇等项目,不断拓宽燃料用氢、原料用氢、储能用氢等多元化场景。
(七)高性能纤维材料方向。我市正在建设神华煤化工二期、中胶氯丁橡胶、领拓超晶石墨烯膜等17个项目,已具备T700—T1000产品4000吨、碳碳复合材料5621吨、甲醇180万吨、聚烯烃60万吨、聚氯乙烯40万吨、可降解塑料1100吨、纤维3000吨、薄膜5000吨的生产能力,初步形成了“丙烯腈—碳纤维原丝—碳纤维—碳碳复合制品—航空航天、风电、储能、光伏等终端应用”产业链,填补了自治区碳纤维上游产业空白。我市将重点开发伏热场部件用碳毡功能材料,坩埚、保温桶等碳碳复合材料结构件,壮大芳纶纸、阻燃防护衣、改性塑料、高端聚烯烃等下游产业,拓展聚酰亚胺、氯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产业链,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基地。
(八)新能源重卡及配套产业方向。全市现有规上企业11户,其中,北奔重汽是自治区唯一具备重卡整车资质的生产企业,产能5万辆/年;专用车生产企业2户(一机专汽、北方专汽),产能1500辆/年;挂车生产企业3户(北驰、宏丰达、林杰重工),产能2500辆/年;车身和底盘零部件企业5户,分别是北奔桥箱(车桥23万根)、一机路通弹簧(板簧总成4.5万件)、一机宏远电器(线束3万套)、华新机械(车架3万台)、欣悦机械(车门1万套),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。2024年,全市重卡整车产量1.06万辆(约占全国1.2%),重卡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33.5亿元。我市将重点招引新能源汽车“三电”核心系统(电控系统、电机驱动系统、动力电池)及内饰件、车载电子电气设备、特种和专用车等配套企业,协力打造引领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的新能源重卡和矿用车产业高地。继续做大优势产业,钢铁产业方面,重点引进稀土钢加工应用企业,以及输水、输气、输油、输氢等管道制品项目,推进钢板材就地转化,打造钢管产业加工基地。铝产业方面,做强高纯铝应用产业链,做优工业型材和箔产业链,做长汽车轻量化制造产业链,做精铝基新材料产业链,做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。铜产业方面,探索发展铜冶炼产业,加强与稀土、储能、电力等产业的耦合,协同发展稀土铜合金、铜基新材料、铜线缆、铜箔等产业,持续谋划布局再生铜项目。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业方面,积极引进饲料、果蔬、肉类、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。现代服务业产业方面,重点引进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、运维服务、现代物流、金融、会展、科技推广与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;积极招引文化旅游、医疗健康、养老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,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。同时,聚焦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方向,抓紧布局招引稀土超导材料、智能机器人、低空经济、生命健康等产业项目,开辟发展新赛道、构筑新质生产力。